黎巴嫩南部边境村镇遭以军空袭
目前北方港口动力煤报价持续上涨,但有价无市现象较为严重。
早在2009年,同煤集团已着眼煤炭清洁利用,建成了包括两矿十厂一条路13个项目在内的塔山循环经济园区。就连在煤炭开采中产生的废弃物煤矸石,塔山园区也对其进行深加工,或提炼高岭土,或制成烧结砖,解决了煤矸石堆放占地问题。
做煤炭清洁利用先行者2016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表示,煤炭清洁开发利用将从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两个方面作出具体安排。在园区内的塔山电厂二期发电车间,从塔山煤矿开采出来的低热值煤炭正通过不足1.5公里的密闭皮带源源不断地进入30多米高的超临界低热值煤发电机组。据了解,到十三五末期,同煤集团将打造类似塔山循环经济园区的东金潘、白家沟、朔州和大同装备制造4个投资百亿元以上的循环经济园区,园区项目集聚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产业链延伸中心、产品增值和利润增长中心的作用将充分体现。据金宇高岭土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刘江介绍,高岭土不仅可以作为化妆品的原料,也可以作为纸、涂料、医药、陶瓷、橡胶,甚至航空航天材料的原料。多条产业链耦合共生塔山循环经济园区内所有工业项目排出的废弃物均被消化在循环链条之内:千万吨级煤矿生产的原煤,经洗煤厂洗选后,其精煤部分通过铁路专用线装车外运,筛分出的低热值煤直接进入坑口电厂和综合利用电厂。
电厂排出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炉渣可用作水泥厂的原料。挖煤不见煤,发电不冒烟。当然,建研究院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还要真研究,要见真章。
在当下的中国,没有人、财、物,想干成一件事很难。也许有人会问,煤炭企业成立研究院后,会不会与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产生同质化竞争、造成资源浪费?依笔者看,只要合理定位、统筹规划,并无大碍。高校等研究机构有研究成果,也能找到愿意尝试的企业。1987年,年产超过100万吨的矿井在中国屈指可数,年产1000万吨的矿区在中国是数一数二的大矿区。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在石油行业乃至整个能源行业,都举足轻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客观规律,研究院作用的发挥也许不是立竿见影,需要更多耐心。
6月16日,在冀中能源集团首届科技创新大会上,冀中能源集团创新发展研究院揭牌。在煤炭行业,真正做研究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事实上,透过目前仍在使用的井型分类,就能看出端倪。双方加深信任,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长期以来,在煤炭行业叫得响的研究院只有成立于1957年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含重庆、沈阳、西安、唐山、太原、上海、常州等分院)。科技进步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降本增效的撒手锏。1949年,我国煤炭产量3240万吨。企业有难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人。
反观同是化石能源的石油行业,三桶油等石油企业的表现却好得多:三桶油除了集团公司层面建有研究院之外,下属各大油田及所属板块均建有多个专业类别的研究院,既有研究技术的,又有研究经济运行等市场环境的。例如,按照井型分类,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及以上属于大型矿井,但按照这个标准,在今天的神东矿区很难找到中型、小型矿井。
煤炭行业叫得响的科研院所还不多,这是时至今日煤矿依然很难摆脱傻大黑粗形象的一个重要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无数场合听了无数遍,但这个理念距离真正深入人心还有差距,在劳动密集型的煤炭行业更是如此。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远没有真正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冀中能源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阳煤集团等煤炭企业整合旗下资源,加大资金投入,聚拢科技人才,成立专门机构,值得点赞。时至今日,煤炭企业成立的研究院仍屈指可数,且由于规模小、种类单一等,研究院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有限,名气也小。6月27日,阳煤集团煤机装备研究院成立仪式举行近期,多家煤炭企业建研究院,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主导的研发相比,企业主导的研发得到国家层面的日益重视,企业此时建研究院,可谓符合天时、顺应大势。企业研究院区别于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更注重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技术,形成实际生产力。占国家的便宜,糊弄别人也糊弄自己,最终栽了大跟头。只有突破性的科技创新才能打破现有瓶颈,使煤炭生产和经营实现质的飞跃。
煤炭黄金十年时,煤炭企业的技术研究项目搞了一些,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技术研究项目也就是写写报告,验收一下。通过建研究院,企业搭建起一个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合作的平台。
面对多年困境,成本之剑高悬在头上,减少科技、人才投入这种既简单粗暴又立竿见影的良方,是一些煤炭企业走一步看一步减亏的优先选项。先行一步的企业,期待更亮眼的表现。
组建企业研究院不仅有助于推动煤炭行业科技创新,更重要的是逐步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在煤炭行业深入人心,使决策更科学、行动更有力,从而吸引更多能人加盟。鉴于煤炭开采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高校、科研院所理论研究成果很难直接应用到煤炭开采过程中,所以理论实践理论至关重要,实现理论成果转化、升华,对煤炭行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短平快打不了长久之战。就像拧毛巾一样,降本增效搞了这么多年,基本上已经降到瓶颈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组建研究院,相当于在行业内部再造一个全新的利润空间笔者调研走访过一些煤炭企业,发现虽然不少煤炭企业都在如火如荼地与高校合作、创办研究院,但有些问题不可忽略。
企业在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中,往往支出多、回报少、责任重、风险大。同样,煤炭企业的技术人员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研究不足,应给他们创造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学习不断更新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
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为教师的学习、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能促进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改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取得了一些效果。
二是煤炭企业与高等院校的价值取向不同,如何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待思考。一方面,要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复合型技术人员。
高等院校具有人才技术优势,企业拥有资本和市场优势。企业追求的是效益最大化,而高等院校追求的是学生的就业率。两者的合作,能有效地促进科技资源整合。一是大多数煤炭企业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缺乏法律规范和机制保障,主要是靠人际关系维系。
这种层面的合作看似各取所需,实际只满足了表面需求,并不能收到1+1>2的效果。政府需要发挥桥梁作用,出台一些有利于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的政策和法规,从而协调、规范、指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的深度合作。
优质的合作固然可喜,但为了合作而合作的做法却不值得提倡。当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师有理论,缺乏工程现场实践经验,属于纸上谈兵。
煤炭企业与高等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需探索科技成果应用的有效方式,形成产研分工、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另一方面,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评论
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
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